郑愁予,郑愁予简介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1-26 12:01:01
浏览量:
1,郑愁予简介
http://baike.baidu.com/view/39067.htm 可以看一下啊,度娘告诉我说我发表的又不合适的内容,所以就只能给你网址了,不好意思2,郑愁予的个人简介
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赴台。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著作有《郑愁予诗集》。3,郑愁予是哪里的诗人
1933年出生 现代诗人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 郑愁予诗选. 郑愁予(1933- ),原名郑文韬,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1955)、《衣钵》(1966)、《燕人行》(1980)、《寂寞的人坐着看花》(1993)。 4,郑悉予的资料
郑愁予,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诗人在80年代曾多次选为台湾各文类“最受欢迎作家”,名列榜首。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为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5,谁有郑愁予的简介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省。台湾当代诗人。1949年自费印刷了靠前本诗集〈草鞋与筏子》。1954年考入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并在(现代诗)季刊发表大量诗体,成为“现代派”的中坚。1968年赴美留学。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于诗集)、(刺绣的歌谣)等。在台湾诗坛郑愁予被称为“中国的中国诗人”。在“中国也很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字写他们的现代感觉”时,郑愁予始终坚持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是现代的。他的诗表现技巧和手法是十足的现代的,可在诗的感情深处,则是深厚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他把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相结合,把西方技巧化入中国传统的意识中,使内容和形式结合得浑然一体。作为现代派的一员,郑愁予以其对中国传统精神和艺术品味的继承,迥然有别于西化的“现代”。 郑愁予的诗作数量并不多,比较有名的有《错误》《水手刀》等,其诗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据说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其名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郑愁予(1933-),中国诗人,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赴台。其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著作有《郑愁予诗集》。6,介绍一下郑愁予
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地,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男的哟!郑愁予 男。现代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1933年生于山东济南。1949年随父至台湾。毕业于新竹中学。1958年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曾在基隆港务局任职。1968年应邀参加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1970年入爱荷华大学英文系创作班进修,获艺术硕士学位。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等14种。诗人在20世纪80年代曾多次跻身台湾“最受欢迎的作家”之列,且名列榜首。他的诗作以优美、潇洒、富有抒情韵味著称,意象多变,温柔华美,自成风格。他的成名作《错误》(1954)在台湾首次发表时,因该诗的最后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一时间整个台湾都在传诵“达达的马蹄”之声。7,郑愁予的诗介绍
错误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欣赏《错误》 现代诗社主要成员郑愁予的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错误》以江南的小城为中心意象,写思妇盼归人的情思,意境优美深婉,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杨牧:“自从现代以后,中国也有些外国诗人,用生疏恶劣的中国文学写他们的现代感觉,但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诗句华美,而且绝对是现代的。” 郑诗大都以旅人为抒情主人公,被称为“浪子诗人”。“我从小是在抗战中长大,所以我接触到中国的苦难,人民流浪不安的生活,我把这些写进诗里,有些人便叫我浪子。其实影响我童年的和青年时代的,更多的是传统的仁侠精神。”(仁侠精神与浪子情怀的结合)他的诗歌在台湾传唱的程度,恐怕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他的诗歌,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酷似李白;一种则是曲折动人、情意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宛若李商隐。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正是这种修养使他避免了台湾现代派诗歌的缺点,把中国的传统意识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技巧结合得浑然一体,使他成为地地道道的“中国的中国诗人”。郑愁予的诗 生命 滑落过长空的下坡, 我是熄了灯的流星 正乘夜雨的微凉, 赶一程赴赌的路 待投掷的生命如雨点, 在湖上激起一夜的迷雾 够了,生命如此的短, 竟短得如此的华美! 偶然间,我是胜了, 造物自迷於锦绣的设局 毕竟是日子如针, 曳着先浓後淡的彩线 起落的拾指之间, 反绣出我偏傲的明暗 算了,生命如此之速, 竟速得如此之宁静! 归航曲 飘泊得很久,我想归去了 彷佛,我不再属於这里的一切 我要摘下久悬的桅灯 摘下航程里最後的信号 我要归去了…… 每一片帆都会驶向 斯培西阿海湾(注) 像疲倦的太阳 在那儿降落,我知道 每一朵云都会俯吻 汩罗江渚,像清浅的水涡一样 在那儿旋没…… 我要归去了 天隅有幽蓝的空席 有星座们洗尘的酒宴 在隐去云朵和帆的地方 我的灯将在那儿升起… (注)斯培西阿海湾:雪莱失踪处 雨丝 我们底恋啊,像雨丝, 在星斗与星斗间的路上, 我们底车舆是无声的。 曾嬉戏於透明的大森林, 曾濯足於无水的小溪, 那是,挤满著莲叶灯的河床啊, 是有牵牛和鹊桥的故事 遗落在那里的…… 遗落在那裹的 我们底恋啊,像雨丝, 斜斜地,斜斜地织成淡的记忆。 而是否淡的记忆 就永留於星斗之间呢? 如今已是摔碎的珍珠 流满人世了……短歌 在无人经过的山路旁 桃花纷纷的开了 并且落了 镜前的那个女子 长久的凝视着 镜里 她的芬芳馥郁的美丽 而那潮湿的季节和 那柔润的心就是常常被人在太迟了的时候 才记起来的 那一种爱情 诗歌极具画面感,花开花落,感叹时间在四季替换中匆匆逝去,画面中有景有人,情景交融是该诗的另一特点,渲染了一种淡淡的叹息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