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100字左右,有关春节的来历100字左右急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1-27 06:14:52
浏览量:
1,有关春节的来历100字左右急
以下为春节的来历:“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来自农业,古时人们将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如在《说文·禾部》中的:“年,谷熟也”。而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即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另附其他的说法:传说一:历史上黄帝曾跟蚩尤大战,黄帝在农历正月初一那一天战胜了蚩尤,人们就把这一天定为节日,以纪念黄帝的战绩。传说二:(年兽的故事)古代有一种叫做“年”的奇怪的野兽,生性凶残,在每年冬春之交时,就会出来伤害人畜和毁坏田园,闹得人心惶惶。当时,有些比较聪明勇敢的人,在院子架起木柴堆,大门外摆着桌子,桌上放上猪头、牛头、羊头、狗头和雄黄酒等等。那个叫“年”的怪兽看见猪头、羊头等之后,立即赶来,张开血盆大口,想饱餐一顿。人们看见怪兽来了,马上点燃柴堆,敲起锣鼓,大放鞭炮,顿时火光冲天,锣鼓、鞭炮响声不绝,把怪兽吓得落荒而逃。后来人们就把正月初一定为吉祥的日子,即为春节。2,过年的来历简介100字
过年的来历简介100字 过年的来历简介100字,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一些节日来历都不陌生吧,过年的来历还是有一些人是不清楚的,我和大家一起来看看过年的来历简介100字的相关资料。 过年的来历简介100字1 春节的来历100字: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好处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向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资料。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的来历100字: 以前有个叫“年”的怪物,头长尖角、凶猛异常,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会爬上岸,吐食牲畜伤害己命。因此一到除夕夜,大家都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一年,从村中来了一个银须飘逸、目若朗星的老己。半夜“年”闯进村,正准备逞凶时,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那位老己披上红袍呈此刻“年”的面前,“年”浑身战栗,逃回了海里,再夜不敢进村了。这就是过年的.传说和爆竹的来历,之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过年的习俗悦来越丰厚了。 过年的来历简介100字2 春节的来历100字: 过年,即是指过“年节”,百节年为首,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中国古代民间早有过年的传统,古时新年曾专指干支历的“立春”,节气立春时,阴阳转化、阳和起蛰、品物皆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后由于历法变动,新年通常指农历正月初一。按照旧习俗,从年尾十二月廿三/廿四的祭灶日(扫尘日)开始,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夜或正月十九止,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称为“过年”,即现在所说的“春节期间”;如果从预备“年货”开始计算,大约从年尾十二月十五六便进入年关大忙。 春节的来历100字: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过年的来历简介100字3 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 篇1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一个节日,预示着新的一年即将来到,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除夕那夜,鞭炮声响彻云霄,人们又唱又跳,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 春节虽然热闹,但大家知道春节是怎样来的吗?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知道了“年”怕三样东西。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 我喜欢春节,因为过年有的卖可口的爆米花和好喝的饮料,还有的卖各式各样的玩具。 近年随着我们国家的不断强大,各国的领导人也开始在春节的时候,发表讲话或文章向在本国的华人表示节日的祝贺,中国的春节在世界上越来越有影响力了。 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 篇2 我国有许多传统文化,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今天我就来说说春节吧! 每年阴历一月一日就是春节。春节里人们有放鞭炮、贴窗花、贴***、贴红对联的习俗。这是为什么呢?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有只叫“夕”的怪兽,它经常坑害百姓。有一年春节夕又来坑害百姓了!一位老人请出了灶炉神,让他去请一位***来除掉“夕”这只怪兽。灶炉神到了天庭之后,向***上报了“夕”在人间的所作所为,***大怒派“年”去除掉“夕”。“年”到了人间找到了“夕”,经过一番恶斗,年终于战胜了“夕”。“年”高兴的对村里的人说:“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以后你们每年的腊月三十只要放鞭炮、贴窗花贴***、贴红色的对联……就可以驱赶像夕这种怪兽了。”村里的人们高兴的异口同声说:“太好了!太好了!” 啊!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多么丰富多彩呀! 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 篇3 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春节、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 过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穿新衣、走亲戚,热热闹闹闹,团团聚聚,我想每个小孩子都会像我一样盼望着过春节,可你们知道春节是怎么由来的吗?现在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春节的来历吧! 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的头上长着触角,凶猛异常,他居住在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当“年”一过,就会万物生长,鲜花遍地。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 这就是春节的来历,有趣吧! 过年的来历简介100字4 简短的春节传说故事篇一 在上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就叫做“年”,体形象狗,每到现在农历大年三十的时候出来作乱。很多人受其侵害,人们一到每年这个时候都非常的害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后来发现年怕爆竹爆炸时的声音,所以每到它要出来的时候人们就放爆竹吓它,叫它不敢下山害人。所以,人们就可以平安的度过这段时间了.而且由此就把这段时间叫做“过年”。 简短的春节传说故事篇二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简短的春节传说故事篇三 在上古时期,有一种怪兽就叫做“年”,体形象狗,每到现在农历大年三十的时候出来作乱。很多人受其侵害,人们一到每年这个时候都非常的害怕!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后来发现年怕爆竹爆炸时的声音,所以每到它要出来的时候人们就放爆竹吓它,叫它不敢下山害人。所以,人们就可以平安的度过这段时间了.而且由此就把这段时间叫做“过年”。3,春节的来历100字左右
春节的来历100字左右,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一) 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居住在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户户烛火通明、。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二):春节的来历 以前有个叫年的怪物,头长尖角、凶猛异常,生活在海里。在除夕夜会爬上岸,吐食牲畜伤害己命。因此一到除夕夜,大家都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这一年,从村中来了一个银须飘逸、目若朗星的老己。半夜年闯进村,正准备逞凶时,突然传来噼噼啪啪的炸响声,那位老己披上红袍呈现在年的面前,年浑身战栗,逃回了海里,再夜不敢进村了。这就是过年的传说和爆竹的来历,后来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过年的习俗悦来越丰厚了。 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三):春节的来历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四):春节的来历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五):春节的来历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六):春节的来历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七):春节的来历 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靠前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使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历纪元,把公历的元月一日定为元旦,俗称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通常都在立春前后,因而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俗称阴历年。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八):春节的来历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年居住在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 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一种最凶猛的野兽的威胁。 春节的来历作文100字(九):春节的来历 有说春节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腊祭).西周初年已有了一年一度在新旧岁交替之际庆祝丰收和祭祀祖先的风俗活动,可以认为是年的雏形。但年的名称出现却较晚,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在历史上的不同朝代,年的时间不一样。夏代以一月为一年之首;商代以十二月为岁首,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秦代以十月为岁首。西汉时,汉武帝下诏推行太初历,才明确规定一月初一为岁首,以之为夏历新年),年的时间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汉武帝(公元前140年~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作为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以固定的日子沿袭下来。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春节的来历【完整版】 春节又称年节,萌芽于先秦时期,形成于汉武帝时代。年节习俗随岁月的变迁,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发展、变化、日臻丰满的历史过程。 上古时期,人们的原始信仰是年节形成的重要因素。那时,人们相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认为日月天地之神、动植物之神以及祖先的神灵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于是,在自然节气变化、农事活动等一些重要日子里,人们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特别是在年终岁末,还要举行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俗称腊祭。腊祭之日,要给祖先和各路神灵陈献祭品,以吹打奏乐、吟诵祝辞等方式感谢神灵***取得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然后,全家族的人饮酒欢聚,尽情狂欢。 年在最初并不是时间概念,而是指农作物生长的周期,如五谷大熟为有年。我国在夏朝已开始用年来表达时间的含义。从夏朝开始,各朝各代使用的历法不同,岁首的日期也因此变化,比如,夏朝岁首为正月,秦朝则以十月为岁首。岁首不固定,年节习俗就很难固定。 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行《太初历》,这是一部阴阳合历的历法。《太初历》把正月规定为岁首,使一年的开始与二十四节气的开端相对应。这样的规定,非常有利于安排农事活动,所以,尽管后世各代对历法多次进行修改,但始终沿用正月为岁首的规定。《太初历》的颁行,使得年节习俗最终定型,代代相传,并延续至今。 但是,汉代时的春节并不是指正月的年节,而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靠前个节气立春。立春曾是很重要的民俗节日,称为立春节或春节。在立春节,liuxue86.com皇帝亲率众臣参加迎接春天来临的仪式。民间也有许多活动,比如打春,咬春等等,现在民间仍广泛流行的立春吃春饼,就是延续咬春的习俗。南北朝时,春节泛指整个春季。由于年节与立春节在同一时段,民间也愈来愈重视年节,立春节迎春纳福的主题自然而然地融入年节,致使立春节渐渐消失,立春也就仅指节气了。 历史上,春节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先秦时期称元日、上日,汉朝称正日,魏晋南北朝时期春节的名称是元辰、元正,唐宋时期主要把元日称为年节。另外,历史上把元旦称作春节的情况也很普遍。辛亥革命以后开始把元旦称作公历新年。 清朝末年辛亥革命以前,我国使用的历法被俗称为农历。农历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改用公历纪元,从此,公历1月1日称元旦,农历元旦则改称春节。但是,传统年节观念根深蒂固,民间仍然过农历新年,并以过年相称。 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靠前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7日作出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会议又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其中分别规定了春节和元旦等法定假日的放假日期。春节作为农历新年的名称更广泛地在全国使用,于是一年之中出现了两个新年:公历新年元旦和农历新年春节。 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出色的/卓越的/优异的/杰出的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