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历史
颐和园简介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原为清代宫廷花园,名为敬老、和睦之意,这三座山有静宜园景明园颐和园,再加上长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大园林,这三座山有静宜园景明园颐和园,再加上长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大园林,颐和园曾是圆明园三大园林之一。
1、关于北京 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在北京西北,前身是清漪园,意为供养太和。现在的颐和园是万寿山和昆明湖的总称,总面积290公顷。整个区域的布局可分为政治活动区、生活区和风景浏览区三个部分。仁寿宫是政治活动区的主要部分,是召集大臣们处理国家大事的地方。风景游览区以万寿山为中心,分为前山、昆明湖、后山三部分。乐寿堂是它的卧室。颐和园有各种形式的宫殿园林建筑3000多座,长廊728米,彩画8000多幅,是其他园林和园林无法比拟的特色和长处,被列为中国靠前风景名胜之一。
2、关于 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区海淀区,距北京市区15公里。是以昆明湖万寿山和杭州西湖风光为背景,借鉴江南园林的一些设计手法和意境的大型自然景观园林。它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宫殿,占地约290公顷。颐和园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它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另外三个是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和苏州现存的园林之一。被称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景区建筑100多处,院落20多处,其中古建筑3555处,面积7万多平方米。有3000多座不同形式的建筑,如亭、阁、廊、榭等。1600多棵古树名木。其中,佛阁长廊、石船、苏州街、十七孔桥、滑稽园等已成为著名的代表性建筑。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因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优美的自然环境景观和出色的保护管理工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主要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3、 颐和园是什么时期建造的,历史来源于那里?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建于公元1750年清乾隆十五年,历时15年建成。是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园——圆明园长春园中修建的最后一座。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战争中火烧圆明园时,均遭到严重破坏。光绪十二年,1886年开始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年,慈禧拨海军军费集资修园,改名为颐和园,称之为扶持太和之意。
4、求 颐和园的来历,急需。颐和园曾是圆明园三大园林之一。颐和园:原名清漪园,19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开始重建,改名为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安身立命之所。北京西郊西山脚下的海淀,春意盎然,峰峦叠翠,风景如画。自公元11世纪以来,这里就建造了皇家花园。到800年后的清末,园林总面积已达1000多公顷,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
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有静宜园景明园颐和园,再加上长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大园林。三山五园是独立的园林,各有特色,但又相互联系,浩浩荡荡铺展开来。这样集中的花园,世界上也只有见过。金元明三代集中建设北京城和城内宫殿。因此,西山花园多为私人所有。清朝康熙以来,内城没有发展起来,皇家园林开始涌向西山。现存的皇家园林大多建于清朝中期。
5、 颐和园的资料颐和园北京西郊西山脚下的海淀地区,春意盎然,峰峦叠翠,风景如画。自公元11世纪以来,这里就建造了皇家花园。到800年后的清末,园林总面积已达1000多公顷,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西山园林中,三山五园最为著名。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三座山有静宜园景明园颐和园,再加上长春园和圆明园,就是所谓的五大园林。
金元明三代集中建设北京城和城内宫殿。因此,西山花园多为私人所有。清朝康熙以来,内城没有发展起来,皇家园林开始涌向西山。现存的皇家园林大多建于清朝中期。起初,皇家园林只是皇家嫔妃们休闲避暑的地方,***祭祀和生活都在城里。清朝雍正帝即位后,园林开始有了出宫的味道,最后干脆长期住在西郊的园林里,所有政务、读书、娱乐一并处理。花园已经成为政治的中心。
6、 颐和园简介颐和园简介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海淀区,距市中心约15公里,原为清代宫廷花园,名为敬老、和睦之意。园中的长廊、石舟、佛殿、宝云阁、大剧院、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建筑,是世界建筑文化的瑰宝。在中外园林艺术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全园分为三部分:万寿前的昆明湖,万寿后的后山湖。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千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主体建筑群,雄伟壮观。碧波荡漾的昆明湖平躺在万寿山南麓,约占公园总面积的34%。
湖的西边有一条西堤,堤上建有六座造型优美的桥。山川湖泊之后,碧水回流,古松巍峨,环境幽静。仁寿寺位于颐和园东宫门。是慈禧光绪坐堂听政的正殿。原名秦征堂,光绪年间重修,改名仁寿堂。东面为七间房宽,两侧为南、北堂,前有仁寿门,外有南北九清房。青铜龙、青铜凤和青铜鼎都雕刻精美。乐寿堂面向昆明湖,东有德和园剧场,西有长廊。这是慈禧居住的地方。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书法,堂前有供慈禧乘船的码头。
7、 颐和园有多久的历史?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15年建成。早在辽金时期,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建造皇家园林。当时在今万寿山昆明湖一带建有金山宫,名为金山金山公园。元代改称翁山翁山坡。明朝初年,它改名为西湖,并修建了花园寺庙,命名为山浩花园。到了万历十六年,也就是1588年,已经有了一定的园林规模,享有江南飞的美誉。
康熙年间,这里建了一座宫殿。乾隆十四年到二十九年,也就是17491764年,在原来的基础上修建了清漪园,扩建了湖,推山,这个湖叫昆明湖,这座山叫万寿山。并成为著名的三山五园之一,它和中国古代大多数皇家建筑一样,没能逃过入侵者的践踏。1860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若干年后,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建此地,光绪皇帝赵霞将其改名为颐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