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手抄报模板,三国演义手抄报版面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2-04 15:21:18
浏览量:
1,三国演义手抄报版面
http://baike.baidu.com/view/2372.htm 不知这个你用不用的到2,三国演义的手抄报图片急用图
http://image.so.com/v?src=imageonebox&q=三国演义手抄报图片&sn=0#i=1&id=b190b40a441207ffcf7194c96a161f2c&pn=30&sn=33.9+0.39+0.039+0.0039+0.00039 3,三国演义手抄报简短一点急
1.内容:1、三国历史片断(挑经典的) 2、三国人物的诗词(曹操的或是曹植的) 3、作者介绍、《三国演义》完成的背景 4、我看三国(讲讲自己喜欢的片段,实在不行,从网上找一些大人物关于三国的评论) 5、关于三国的成语 6、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7、有三国我们可以想到 8、如果。。。。(曹操没死),历史会改变么? (最多5个)2.图文比例:3:53.5、关于三国的成语 6、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7、有三国我们可以想到 8、如果。。。。(曹操没死),历史会改变么? 2.图文比例:3:53.题目:风流三国 4.图案;三国的人物,兵器等5.划线;铅笔4,围绕中华上下五千年和三国演义做的手抄报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5,关于三国演义的手抄报
在我国文学史上,也许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够像《三国演义》那样长时期地吸引如此众多的读者,几百年来,她差不多被我们整个民族一代又一代地不停流传,阅读、可以说《三国演义》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民族生活的每个角落。《名家彩绘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由戴郭邦、陈白一、戴宏海等35名丹青高手,以如椽彩笔绘就292幅国画。各位画家风格各异,流派纷呈,或工笔、如穿针引线,一丝不苟,或写意,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多姿多彩地展示了三国时期宏大的战争场面和从多的人物形象,达到了《三国演义》绘画创作的顶峰,同时也展示了国画这一中华未瑰宝的独特风彩。尤其是其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篇章,如桃园结义、凤仪亭、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千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等,精彩纷呈。1.内容:1、三国历史片断(挑经典的) 2、三国人物的诗词(曹操的或是曹植的) 3、作者介绍、《三国演义》完成的背景 4、我看三国(讲讲自己喜欢的片段,实在不行,从网上找一些大人物关于三国的评论) 5、关于三国的成语 6、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7、有三国我们可以想到 8、如果。。。。(曹操没死),历史会改变么? (最多5个)2.图文比例:3:53.5、关于三国的成语 6、关于三国的歇后语 7、有三国我们可以想到 8、如果。。。。(曹操没死),历史会改变么? 2.图文比例:3:53.题目:风流三国 4.图案;三国的人物,兵器等5.划线;铅笔6,咱要出那天***的三国手抄报希望大虾们给点资料主题是揭秘三国
呵呵...我试着帮你筹划些个,就以诸葛亮为主题吧以往人们过多的看重智慧,乃至于<三国演义>,美化诸葛亮乃至于妖化.我对诸葛亮的观点却侧重于他的另一份真实的精神:责任观.智慧是突出的,但绝不象演义说的那么悬乎.一个正面例子:诸葛亮最高的智慧莫过于隆中对.这是对当时国家形势最深刻最明知的军情报告.人的远见卓识的颠峰也在于此,能够审时度势,选择好自己的发展路线.这就是常人难以比拟的智慧所在;一个反面例子:如果真如演义那样能掐会算,算无遗策.那么,怎么会有街亭之失怎么会有麦城之窘迫,怎么不***掉宦官以除后患?诸葛亮身为最高辅臣,长期参与谋划,有如此失误,可见,其并非是那般妖化聪明,他是一个人,有智慧的人,但智者千虑,难免一失,他也是活生生的人,并非神;一个新的焦点:随着读三国的深入,对于诸葛亮的景仰却发生转移.从前向往那智慧与威望,现在,却越发敬佩他的鞠躬尽瘁,一种责任观念.诸葛亮54岁,27岁在家,27岁在朝,将近三十年的时间里为自己的梦想--恢复汉朝呕心沥血.这份精神很可贵.刘备去世,国家实力因东征大弱,后主年幼,难辩是非.诸葛亮显得备加操劳,内安政事,外平侵略.综合其一生,是负责任的一生.伟人之伟光芒在此.他也有寿命,也有喜怒哀乐,有理想,有责任,他是活生生的人.因为理想与责任,他成长为顶天立地的伟人,让当时的人与以后的人都很敬佩.人活到这般地步,可谓伟丈夫.7,写一份三国演义的手抄报借东风火烧曹营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人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君、败走麦城。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5、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成语:三顾茅庐 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 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