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免,黜免是什么意思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4-12-08 11:45:16
浏览量:
1,黜免是什么意思
2,种辞以母老 抗表陈情 为有司所奏坐黜免怎么翻译
张种以母亲年老推辞,给朝廷上书直言陈述自己的请求,被有司奏劾,张种获罪被罢免。3,黜读什么
黜 chù 降职或罢免:罢黜。废黜。贬黜。黜退。黜斥。黜免。黜逐。黜陟。 4,世说新语三十六门
德行靠前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贤媛第十九 术解第二十 巧艺第二十一 宠礼第二十二 任诞第二十三 简傲第二十四 排调第二十五 轻诋第二十六 假谲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俭啬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谗险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纰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仇隙第三十六5,世说新语黜免第二十八 桓公入蜀的阅读答案
可以参考下列译文及解说。黜免第二十八之二、桓公入蜀(原文)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译)桓公(桓温)进入四川,经过三峡时,队伍里有人捉住一只幼猴,幼猴的妈妈沿岸一直跟着,哀鸣哭号,走了一百多里都不肯离去。最后母猴跳到船上,刚落甲板就气绝身亡。有人剖开母猴的肚子,看到肠子全断成一寸一寸的。桓温听到此事后大怒,下令把那个捉猴的人从军中开除。桓公入蜀:晋穆帝永和二年(公元346 年),桓温西伐蜀汉李势,次年攻占成都。6,肝肠寸断古文的翻译
肝肠寸断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解 释 比喻伤心到极点。 字面解释 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 出 处 1《战国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2《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悲痛 示 例 一时想起碑中记中薄命之话,再看看书香、秀英诸人前车之鉴,不由不毛骨悚然,~。(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近义词 心如刀割、五内如焚 反义词 心花怒放、喜气洋洋肝肠寸断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解 释 比喻伤心到极点。 字面解释 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 出 处 1《战国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 2《世说新语。黜免》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极其悲痛 示 例 一时想起碑中记中薄命之话,再看看书香、秀英诸人前车之鉴,不由不毛骨悚然,~。(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九回) 近义词 心如刀割、五内如焚 反义词 心花怒放、喜气洋洋桓温带兵进入川蜀地区,到了三峡,部队中有人抓到一只幼猿崽。那猿崽的母亲沿着江岸哀号鸣叫不已,一直追着船队跑了一百多里还不离开,最后终于跳到了船上,一跳到船上便气绝而死了。人们剖开它的肚子才发现它的肠子都断成一寸寸了。桓公听说了这件事大怒,命令罢黜了那个人。肝肠寸断 ( gān cháng cùn duàn ) 解 释 比喻伤心到极点。 字面解释 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 出 处 1《战国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肠亦且寸绝。”7,世说新语 黜免 翻译
黜免第二十八 (1)诸葛友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①。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②,厷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友曰:“逆则应***,狂何所徒!” 【译文】诸葛厷(gōng)在西晋时,年纪很轻就有美好的声誉,受到王夷甫的推重,当时的舆论也拿他和王夷甫相比。后来被他继母的亲族造谣中伤,诬蔑他是狂放叛逆。将要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时,他的朋友王夷甫等人到囚车前和他告别,诸葛友问:“朝廷为什么流放我?”王夷甫说:“说你狂放。叛逆。”诸葛厷说:“叛逆就应当斩首,狂放有什么可流放的呢!” (2)桓公入蜀①,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译文】桓温进军蜀地,到达三峡时,部队里有个人捕到一只小猿,母猿沿着江岸悲哀地号叫,一直跟着船走了百多里也不肯离开,终于跳上了船,一跳上就马上气绝。剖开母猿的肚子看,肠子都一寸一寸地断开了。桓温听说这事大怒,下令革除了那个人。 (3)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①。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②。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被免官以后,住在信安县,一天到晚总是在半空中虚写字形。扬州的官吏和百姓沿着他的笔顺跟着他写,暗中察看,也只是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 (4)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①。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敕令免官。 【译文】桓温的宴席上有个参**筷子夹烝薤没能一下子夹起来,同桌的人又不帮助,而他还夹个不停,满座的人都笑起来。桓温说:“同在一个盘子里用餐,尚且不能互相帮助,更何况遇到危急患难呢!”便下令罢了他们的官。 (5)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著百尺楼上,儋梯将去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罢官以后,不满意简文帝,说:“把人送到百尺高楼上,却扛起梯子走了。” (6)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桓公①,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邓曰:“有愧于叔达,不能不恨于破甑②!” 【译文】竟陵太守邓遐罢官后去参加皇帝的葬礼时,拜见了大司马桓温,桓温问道:“你为什么更加消瘦了?”邓遐说:“我在叔达面前有愧,不能不因打破饭甑而遗憾。” (7)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①,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②。”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③;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④。”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太宰父子,远徒新安。 【译文】桓温罢免了太宰司马啼父子后,仍然上奏章说:“应该割断私情,以留心长远大计。如果清除太宰父子,可以免除后患。”简文帝在奏章上亲手批示说:“我可不忍心这样说,何况所做的超过了所说的。”桓温又重新上奏章,言辞越发迫切。简文帝再批示说:“如果晋王室的国运久长,明公就应该奉行这个诏令;如果晋王室国运已去,请让我避开进用贤人之路。”桓温读着诏书,害怕得手发抖、直流汗,这才停止上奏。太宰父子被流放到遥远的新安郡。 (8)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①。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②。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姿,无复生意 【译文】桓玄失败以后,殷仲文回到京都任大司马咨议,心情似乎反复不定,不再是以前那样了。大司马府官厅前面有一棵老槐树;枝叶非常松散。殷仲文由于月初集会,和众人同在官府厅堂上,他对着槐树看了很久,叹息说:“槐树枝叶散乱,不再有生机了!” (9)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谓必当阿衡朝政①。忽作东阳太守,意甚不平②。及之郡,至富阳,慨然叹曰:“看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孙伯符 【译文】殷仲文既一向很有名望,自认为一走会主持国政。忽然调任东阳太守,心里非常不平。当到郡上任,经过富阳时,感慨地叹息说:“看这里的山河地理形势,应当再出一个孙伯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