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政经学院
提到英国的大学,除了剑桥和牛津外,最为国内所熟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了。学院的英文全称为Lon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 Political Science,简称为LSE,准确的中文翻译应该是“伦敦经济与政治科学学院”,但国内一般翻译为“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或者直接简称为“伦敦政经”。但不管是政治经济学院还是经济政治学院,校如其名,这所学校发展的重点与强项都集中在了以经济学和政治学为代表的社会科学领域。
LSE的简介和历史
伦敦政经位于伦敦市的闹市区,虽然没有可以“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的英式田园般校园,但却多了几分“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之气,也反映了LSE以社科研究立校,强调改造社会的校风。而事实上这所学校创办的历史也是深刻根植于当时英国的政治经济结构,1895年由工人社会主义组织费边社成员韦伯夫妇(Siney an Beatrice Webb)、格雷厄姆•华莱斯(Graham Wallas)和萧伯纳(George Bernar Shaw)建立,其初衷就是为了辅助费边社建设更好的社会,发展“费边”社会主义。
“费边”社会主义(Fabian Socialism)主张用渐进温和的改造来推进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强调通过教育的途径让权力回到知识精英的手中,以国家为推动改革的工具,通过选举投票的方式来实现一个社会各阶层平等的社会。他们不仅对当时英国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有着直接深刻的影响外,更是英国工党的意识形态支柱,在整个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正是继承了“费边”社会主义的传统,关注贫穷、财富不均、社会的不公平等议题,以科学系统的研究方法认识社会,进而改造社会。
在发展的百余年历史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逐渐步入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级殿堂。除了是立校之本的“中左翼”的阵地外,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伦敦政经经济学也是当代自由主义思想的学术重阵,以哈耶克(Frierich August von Hayek)和罗宾斯(Lionel C. Robbins)为代表的伦敦学派成为当时经济自由主义的代名词。尽管“中左翼”和“经济自由主义”两股思潮针锋相对,但从侧面有力的说明了伦敦政经这所大学对于学术的包容与自由。然而更重要的是,正是这些领先的的学术大师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在社会科学领域的贡献,对战后的思想界格局影响深远。
不仅如此,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对中国思想界和现实的发展也极为重要。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大批后来被我们熟知的的学者跨过欧亚**来到LSE求学深造。费孝通、金岳霖、徐志摩、罗隆基、储安平、王造时、吴恩裕、张君励、张奚若、陈源、萧乾、龚祥瑞等等,每一位都是怀揣理想在伦敦政经接受严格的学术训练。不夸张的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直接影响了中国思想学术界,甚至中国社会的发展。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留学生的队伍不断壮大,大批中国学子慕名而来。其中大部分留学生的主要目标锁定在硕士项目,以金融与财会、社会科学为主,当然也不乏申请本科项目的同学。那么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如何成功挤进这所领先的的大学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这也不是一篇文章或者一篇攻略就能讲的清楚。并且申请学校跟自身条件和情况有很大关系,不是所有的经验都可以简单的复制。但是,作为申请人,我们应该仔细研读官***于申请的每一条信息和细则,从中扑捉有用的信息。将这些资讯成功的转换为申请的秘诀,增加我们成功的几率,为我们的飞跃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贾梦
来源:金吉列大学长
原文:https://www.jjlxz.com/abroa/article/109381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